12月10日,《南方日报》垃圾分类特刊刊发《yd12300云顶线路:垃圾山里找到“金山银山”》一文及yd12300云顶线路集团董事长陈建湘博士专访。报道通过整版介绍了yd12300云顶线路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项目,以冲刺速度实现达产运行的情况,并详细解读了项目采取国内首创的四类垃圾综合生化处理模式、核心处理技术及资源化成果。
《南方日报》报道
一台台绿色的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行驶在通往广州市黄埔区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路上,目的地是位于园区内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以下简称“生物质厂”)。每天,来自广州中心六区的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城市粪便,以及全市范围内的病害动物及不合格肉制品(动物固废)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后,从臭不可闻的垃圾变成电力、生物柴油、肥料等清洁能源。
生物质厂于2019年7月份开始投入运营,半年内实现日处理产能2000吨,以冲刺速度实现达产。这里一年多时间内共“吃”掉了广州超过68万吨的各类城市分类废物(其中处理居民厨余垃圾超29万吨);将厨余等四类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年发电量高……这里是广州规模最大的有机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生物质厂的正式投产,标志着广州市真正建成全链条垃圾处理系统,后端垃圾处理能力与前端垃圾分类基本匹配。
记者回访生物质厂发现,运行一年来,不仅前端分得出,后端兜得住,分类数量和精准度也快速提升。生物质厂特许经营企业yd12300云顶线路集团助力广州垃圾分类向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发展。
厨余变“宝”:年发电量高
2019年12月26日,生物质厂在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动物固废、粪污四类有机废弃物的单日总处理量达到2000吨,项目正式全面实现达产。创同类项目全面达产运营的最快记录。同时,一年多来项目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处理能力,目前,这里已成为广州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后端、有机垃圾处理最重要的“兜底”处理设施之一。
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生物质厂的综合资源化效益达较高,生物质厂共处理各类城市有机垃圾超过68万吨。
另外,项目日均产沼气13万立方米,超过规划设计30%,沼气发电可每天产生电量25万度,真正做到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广州市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处理技术“可吃粗粮”:适应居民垃圾分类精度逐步推进
厨余垃圾具有有机易腐、含水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广州生活垃圾成分中有机物占比超过50%,当中不少有机物为未分类的餐饮和厨余类垃圾。如何精准地从垃圾山中挖掘出“金山银山”?生物质厂的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由于厨余垃圾杂质多、成分复杂等特性,除杂也是厨余垃圾处理环节的最大难点。
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
为破解除杂难题,生物质厂采用yd12300云顶线路集团自主研发的LHP超高压分离系统等核心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技术突破了常规技术“只吃精食”的壁垒,对进料的厨余垃圾精准度适应性显著增强,即使有部分袋装生活垃圾混入也可顺利处理。
“厂内采用的厨余垃圾超高压自动分选装置,较业内所用的传统垃圾分类装置来说,不仅更适应垃圾的复杂性,同时有效提高分选精度,垃圾减量率超过80%。”该技术人员表示。
yd12300云顶线路集团董事长陈建湘表示,生物质厂一方面处理生产线兼具两类性质相近垃圾的互换协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提速,现有的设施就已经稳定突破了原设计处理能力,目前餐饮、厨余垃圾实际处理量长期稳定在日均1200吨以上,最高达到1500吨/天。
高效协同助防疫:国内首创“四类”垃圾综合生化处理模式
据统计,今年以来,生物质厂平均每天处理动物尸骸19吨,是去年日处理量的1.3倍,最多的一天处理量达到68吨。针对死禽和野生动物尸骸处理防疫风险高的问题,厂区严格实行封闭管理、运输车辆进出厂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工艺参数优化、二次废弃物排放加密监测、工人穿戴防护服等防控措施。
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
2019年7月—2020年4月期间,生物质厂作为广州市唯一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处理的稳定运营企业,合计处理动物尸骸约4500吨、粪污约82600吨,用实际行动助力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为保障千万广州市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较高时期,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成为广州市环境卫生后勤保障的重要单位之一,全天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广州全市各监管部门、肉菜市场、医院、餐饮单位产生的畜禽和野生动物尸骸。